“七问七策”之七:
对标深圳差距大,魅力新城如何塑造?
↓↓↓
惠阳有着天然临深优势,本是承接深圳产业外溢的“桥头堡”。当人们慕名惠阳的价格“洼地”而来时,惠阳城市建设滞后、城市治理水平不高、城市公共服务“量少质不优”的观感便扑面而来,巨大的落差也让惠阳引人才易留人才难,成为惠阳发展的“瓶颈”。如何对标深圳提高城市建设功能、品位,实现更有质量地承接深圳产业外溢,成为摆在惠阳人眼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惠阳市政广场是淡水城区面积较大的绿地之一。惠州日报记者 张艺明摄
问题
深莞与惠阳道路对接不畅,市政建设滞后
要承接深圳产业、人才溢出,交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新圩是惠州唯一与深莞交界的乡镇。当汽车从深圳和东莞进入新圩,宽敞平整的沥青路面变成较窄的路面,车窗外高大上的建筑也变成了矮小杂乱的房屋,看到这些变化意味着车已经进入了新圩辖区。国道205线贯穿深圳龙岗区和惠阳新圩镇,龙岗区路段是双向十车道,进入新圩变成了双向六车道,然后很快又变成了双向四车道,大量车流汇入形成了“肠梗阻”,高峰期会出现一两公里车龙。
惠阳区淡水中心城区的两街道路狭窄。惠州日报记者 张艺明摄
业内人士分析,深莞惠三地对接道路标准不一致,无法畅顺对接,是导致深莞两地对惠阳区域辐射密度小、深度浅、强度弱的原因之一。
厦深高铁惠州南站不仅是惠阳的城市窗口,还是惠州的城市窗口,日均客流量已达到2万多人该站目前依靠双向六车道的惠大高速连接线作为其对外联系的唯一通道,这条连接线分割性横穿站前广场与社会停车场,加上公交车站场设置也不合理,行人要穿过这条连接线去搭乘公交,导致过境车流、进出场站车流交织,车辆与人流交织,小汽车流与公交车流交织,交通拥堵、交通安全隐患突出。
不少业内人士反映,惠阳近年来房地产发展太迅速,导致市政配套跟着房地产走,经常是房地产项目都做好了,交通甚至配套管网都还没修。他们担忧,“随着入住人口增加,这可能又变成社会问题”。
而惠阳老城区因建成时间早,不少区域存在老化现象。例如淡水历史文化街区道路狭窄,各种线路如同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在当地办公的工作人员忧心衷衷,“看到这些电线我都怕,一旦着火,消防车都进不来。”不少老城区居民呼唤推动城市综合治理微改造,以改善人居环境。
对策1
认清临深优势与劣势,以优良环境引来留住深圳产业和人才
县道886线上常常车满为患。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大树底下好乘凉,但大树底下也容易寸草不生。惠阳临深优势明显,但临深也有劣势——许多人将惠阳视为深圳“后花园”。
城市、产业、科技、政策等的“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大量人才到深圳工作,但深圳房价高、入学难等现状,使得许多深圳人需要“曲线安家”。他们利用惠阳临深便利、房价“洼地”等优势,在惠阳买房、租房,把老人、孩子安置在惠阳养老、读书,而本人留在深圳工作,将惠阳当作“家庭后院”。这些群体创造的价值大部分留在深圳,为惠阳提供的税收并不多,却增加了惠阳交通、教育、医疗、住房等城市公共服务的压力。
调研采访组认为,惠阳必须清醒认识到临深优势与劣势,尤其是深圳“虹吸”与“外溢”带来的城市压力转移。降低深圳“虹吸效应”影响,惠阳需要打造“类深圳”的城市环境,在产业“对标深圳”吸引人才的基础上,全力以赴改善城市硬件与软件,大力建好城市配套设施和提供优质服务,以组合拳方式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魅力,使惠阳成为价格“洼地”和服务“高地”并存的地方,把深莞的产业、创新资源、人才引来留住,把劣势转换为优势,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而不是沦为配套深圳发展的“后花园”。
对策2
高标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从深圳“虹吸效应”中突围
当前,惠阳各界都在反思,近年来没有做好与深圳的对接,并借此大力推动交通、教育等城市硬件、软件的高标准建设。
调研采访组认为,不仅是与深圳对接的区域,惠阳要用好现有资源,推动城乡一体化工程,规划上也要以超前的眼光提前布局,将所有乡镇按深圳“第十二个区”的高标准来规划并逐步建设成“卫星城”,做好教育、医疗、文体休闲设施(如公园、博物馆、科技馆、少儿艺术馆)等配套,并提供优质服务。例如,参考兄弟市的经验,鼓励教育家办优质民办学校,并根据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入预测,在全市各镇街科学合理布局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优质学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以及惠阳发展加快,惠阳亟需根据人口流入和分布密度情况,适时调整学区和提前向社会发布学位预警。
淡水人民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值得注意的是,惠阳各乡镇在未来的发展中需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例如,秋长片区是惠州惟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但目前惠阳还未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可挖掘本地优秀文化资源,形成文旅品牌,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沙田镇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和温泉等,可打造成节约、绿色、低碳、智慧的高端制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和生态休闲旅游卫星城。如此,通过一个个有特色的、高标准的“卫星城”建设,逐渐形成合力,组成有吸引力、有魅力的惠阳。
对策3
城市建设规划提交区人大审议,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
调研采访组认为,惠阳诸多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存在随意性大、政府决策不够科学等问题,是导致惠阳如今城市建设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惠阳是深圳“东进战略”最直接的辐射区域,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机遇到来,深圳未来的发展还将提速。深圳的机遇也是惠阳的机遇,具体到城市建设、城市服务上,惠阳必须做好准备,才能更好地承接深圳辐射。
商业配套成熟,才能吸引更多人前来定居。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城市规划、建设是重大且关系民生的事项,仅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并不够,惠阳迫切需要提高城市建设规划、计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调研采访组建议由惠阳区人大常委会来审议每年度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计划,如此能起到减少建设项目选择确定的随意性,并让城市建设逐步摆脱长官意志,减少规划执行中的偏差。
惠州南站门前只有斑马线,没有红绿灯。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与此同时,惠阳要搭建“多规合一”的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全覆盖、全过程、全系统规划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机制,将年度体检、五年评估结果分别作为下一年度和近期实施城市建设计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提高城市建设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惠阳还要将规划确定的人口结构优化、空间约束目标、人居环境建设等涉及民生、环境的长远目标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通过这些体现规划的控制和引导、限制和鼓励的政策导向。
对策5
以智慧管理打通“五大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调研采访中,惠阳各界普遍反映,惠阳区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延续性不够强,行政部门人为主观性、执行随意性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管理效果难以达标,群众整体享受社会治理成果的获得感不强。
教育配套是否齐全,是很多人衡量一个城市水准的重要标志。此图为惠阳实验小学。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要实现“一流城市品质”,必须确立“一流城市的管理标准”。调研采访组认为,惠阳迫切需要制订精细化的管理标准,以问题为导向,着力在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平安建设、政务服务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最紧密的领域,标准化打造服务事项,全方位对接深圳社会治理服务标准,让居民、来客在惠阳享受“深圳服务质量”,并且推进公共服务、诉求调解向一线延伸,形成纵横联动、提办对接的治理服务运作标准,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例如,深圳在全国首创建立全市统一权威准确的房屋地址库,为每一栋建筑物房屋赋予了25位数的“身份号码”,充分利用大数据打通关联信息,为街道基层治理安上了“最强大脑”。
惠阳还需加快推进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把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通过招投标方式,由第三方专业企业以市场行为来管理,在“精细化管理标准”前提下进行绩效考核来兑现经费,大幅减少人为干预和行政资源的浪费。
社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领域各行业,涉及事项多且杂,建议惠阳以智慧管理为手段,全面打通治理体制、治理政策、治理任务、治理机制、治理信息网络等“五大治理体系”,形成纵横联动、全域覆盖的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全方位提升社会治理效率。
对策6
以城市更新推动老城区环境改善,导入文旅产业激发新活力
因历史发展原因,惠阳城乡结合部较多,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治理压力大。但政府无法以财政支撑全部的老城区改造,又因没有进行资源分析、盘整和引导,社会资本看到老城改造的利润空间小不愿投入,当地居民幸福感不强。
向下俯视云新大道,连接路还没修好。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调研采访组认为,以城市更新微改造的方式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给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是可行的方式。建议惠阳对老城区人居情况及社会资源进行摸底排查,设立城市更新微改造专项资金,列出微改造清单和年度改造计划,秉承规划先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推开。政府应该对社区资源进行摸底,并想方设法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微改造,政府主要负责兜底。
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操作指引,制订相关的考核机制,搭建多方参与平台,在社区收集微实事、汇集微志愿、聚集微财力,以“三集”促“微项目”惠民。例如,通过社区收集城市建设管理的群众民意项目库,收集志愿者认领社区志愿服务库、社区企业或机关单位为社区捐资办民生实事库、政府民生工程项目库,形成事关民生福祉的“微项目”清单,把“微项目”变成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从源头化解社会治理隐患。
叶挺将军纪念园。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在微改造过程中,政府不宜以“摊大饼”的方式平均用力,而应由各社区带改造方案PK,并成立区一级评估机构评估各社区方案。谁的方案更成熟、可行性更高,与民生相关度更强,谁就能获得微改造的资金支持,从而激励居民、商铺等参与社区提质升级。
淡水历史文化街区曾经是惠阳经济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惠阳的城市印记,政府可通过微改造的方式,在注重文化保护、保留原有风貌、留住乡愁的同时,通过产业运营商导入文创等产业,重新激发片区的经济活力。
部门表态>>>
惠阳区交通运输局:以外联内通为原则全力推动全区道路建设
惠阳将结合全市交通总体规划,以全区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全面梳理优化区道路交通网络体系,以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首要任务,以外联内通为原则,全力推进全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大畅顺的主干路网,实现与深莞的无缝对接,打通道路细枝末节,优化道路微循环。
省道358线沿线经常坑坑洼洼,车难行人难走。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目前区交通运输局正在或准备启动实施的项目包括加快白云大道改造工程进度;加快推进县道225线将军东路建设;启动新南大道建设,实现与深圳吉桥路对接;启动新清大道(省道358线)建设,实现与省道358线东莞段对接;加快推进惠州机场疏港快线(省道357线)、深莞惠红色干线(国道228线)项目建设;启动与仲恺对接的三条道路建设工作,争取明年进入施工等。
其中,备受关注的深汕高速(惠州段)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施工图批复,正在开展施工招标等工作,预计今年10月份进场施工,惠阳西互通也已纳入深汕高速改扩建统一实施。
惠阳区公用事业管理中心:标本兼治解决城区内涝问题
当前,区公用事业管理中心已对中心区管网进行了全面梳理,将加快中心城区雨水管道建设步伐,加大中心城区河道整治力度,不断完善排水设施,提升河道排洪防涝能力,切实解决城区内涝。例如今年实施的东华大道、爱民西路、仲恺路管网建设,将地势高的石桥片区部分雨水截流后排放至坪山河,能极大减轻承修路排洪渠的排放压力。
惠阳将加快中心城区雨水管道建设步伐,避免一下雨就内涝。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摄
为从根本上解决内涝,惠阳城区防洪排涝专项规划已进入审批程序,通过后将为有效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指引方向,不断完善排水设施。同时,惠阳将优化雨水系统设计、采用“线形”雨水收水口、加快雨水入渗排水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步伐,使雨水排放、入渗及储存利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城市雨水排除效果,减少路面积水时间。
统筹:记者 曾兴华
调研专家:罗显波(市委改革办副主任)黄忠平[市委党校科研部(市情研究中心)负责人、博士]
采写:记者冯丽均 李向英 黄尉宏 戴建 严艺超